查看原文
其他

高端访谈丨河南台王仁海:从分步突围到全面深改,实现“平地”向“高地”迈进

石平 广电时评 2023-10-22

编者按

编者按:2023全国两会,“扎实推进媒体深度融合”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。聚焦广电媒体在深度融合发展中的新思路、新实践,广电时评特推出“扎实推进媒体深度融合”高端访谈调研。


本文对话河南广播电视台党组书记、台长王仁海,分享河南广播电视台在推进媒体深度融合中,如何实现平台由局部探索、分步突围到系统集成、全面深改的思路。


近年来,各级广电媒体的融合实践的脚步日益加快。河南广播电视台在此过程中以优质内容为核心,实现内容创新与创新技术应用的融合,持续推进平台各项工作从“已完成”向“更出彩”提升,从“平地”向“高地”迈进,从“高原”向“高峰”攀登。
王仁海认为,媒体深度融合越是向纵深推进,越需要打磨硬功夫,守精品内容之正、守主流价值之正、守人民立场之正。在稳中求进的基调下,河南台将全面推进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,以新模式新思维打开新局面,创造新赛道。
河南广播电视台党组书记、台长 王仁海

问:从媒体融合到媒体深度融合,“深度”二字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,有着怎样的深刻含义?


答:媒体融合可以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来看。2014年起,推进媒体融合由行业层面上升到党和国家战略层面,各级广电媒体的融合实践从未停止且步伐日益加快。2023年是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的第十个年头,今年全国两会将“扎实推进媒体深度融合”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,足见这项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,它呼应了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主题,深度表明媒体融合改革已经进入了“深水区”,等不了、拖不起、慢不得,要反观内省、总结剖析、提速攻坚。这就要求广电媒体在前些年融合做增量的基础上,把媒体融合作为一项系统工程,以重点领域求突破推进整体性、结构性的战略深融,包括体制机制深改和内外部资源的整合,让内容、技术、平台、管理等共融互通,实现由局部探索、分步突围到系统集成、全面深改。
问:在建设新型传播平台、推进融媒体中心建设、完善全媒体传播格局等方面,河南广播电视台有哪些重点部署,取得了哪些成果?
答:河南广播电视台以“融合传播、转型发展、有用有效”理念为指引,实施“双平台、多品牌、强保障”发展战略,以建设新型主流媒体集团为目标,构建了以内容建设为根本、先进技术为支撑、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。
具体来讲,主要从顶层设计、平台建设、实践路径等方面入手,稳步推进从广电生态到移动互联生态的转变。
首先是“双平台”发展战略。第一个平台即整合全台主要新闻力量,组建了河南广播电视台大象新闻中心,该中心以“云媒制播系统”为中枢,打造内容生产管理运行新机制,以“新闻+政务服务商务”为拓展,探索经营创收新模式,以“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”为支撑,推动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内生动力,朝着“进一步构建全媒体宣传格局,筑牢新闻舆论引导主阵地”的战略发展目标阔步前进。第二个平台即率先在全省布局以“大象元”元宇宙为主题的数字线上平台。目前已完成“大象元”科创中心的展厅升级搭建,运用Cave系统、大空间定位、虚拟人等国内领先技术,通过沉浸式的3D效果体验,进行自由移动和人机交互,对元宇宙在各行业的应用场景提供实操体验;对节目进行沉浸式的视听改造,探索高新视频互动升级新模式等。目前,河南台大象元公司已进入实际注册阶段,同步开始申报“大象链”商标注册,完成初步基建,四月份,“大象元”数字生态赋能平台发布,开始面对B端及G端合作放声。

其次是突出移动优先策略,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。大象新闻客户端是河南台融合发展的“排头兵”,升级以视频为特色的3.0版本,培育都市报道、小莉帮忙、民生大参考等7个千万级大号,大象MCN机构孵化全网200多个新媒体账号,构建起辐射全网的一端(新闻客户端)多号(抖音、快手、微博、B站、视频号等新媒体账号)全媒体矩阵,客户端下载量1.2亿,大象MCN总粉丝量突破2亿,成为河南广电音视频的汇聚平台、强势IP的首发平台和名牌栏目的互动平台,在全国广电自有APP中,融合传播力排名第六。另外,河南台承建的全省104个县级融媒体中心全部建成并通过验收,形成了以省级技术平台为依托,覆盖全省、资源整合、互联互通的传播体系,构建省市县一体化全媒体传播体系。


问:“主力军全面挺进主战场”,是时代赋予主流媒体的责任,河南广播电视台有哪些实践?
答:一是机制先行,建立上下贯通、执行有力、高效运转的融媒体运行机制。河南台积极探索符合全媒体发展的体制框架和机制体系,加快制度创新、建规立制步伐,调整内部机构、重塑业务流程、优化管理体系,打通不同介质、部门之间的壁垒。以大象新闻中心为新闻宣传主阵地,对采编发流程进行重构,把更多优质内容、先进技术、专业人才、项目资金向移动端倾斜,着力建好移动传播平台,精心打造移动新闻精品,切实占领新兴传播阵地。进一步健全融媒绩效考核体系、职称晋级制度、薪酬分配办法,鼓励创先争优和精品生产,通过发挥考核指挥棒的作用,引导内部资源从传统媒体向主阵地集聚,激发全台创新创造活力。


二是持续提升主流媒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。坚持内容为王,推进内容生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强化用户思维和产品意识,在形式上做增量,在表达上找变量,通过打造优质内容和品牌,让广电的内容表达“潮”起来、“动”起来、“趣”起来,提升主流舆论在宣传主阵地中的主导作用。
比如,党的二十大召开期间,河南台策划推出《十大战略进行时》《此水此山此地》《出彩项目看河南》《天地诗心》等精品节目。系列微视频《总书记的回信》上线24小时即有3个原创话题词登上微博全国热搜榜第1,该系列在全国30多家卫视播出。“非凡十年 出彩中原”系列融媒体节目全网传播量达92亿。二十大宣传报道全网触达量破500亿。

系列微视频《总书记的回信》


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,河南台推出的 38条短视频单条播放量过亿,36个话题词阅读量过亿,12个话题登上全国热搜榜;“元宇宙”直播《江山如此多娇》,《村光无限在“路”上》《甲骨文申请上两会》融媒报道,《听见声声不息的中国》双语联动报道,在港澳台地区和海外受到关注,香港卫视、卫报中文网等媒体刊发转载。

三是探索建立“新闻+政务服务商务”的运营模式。2020年,河南台成立了全媒体营销策划中心,面向市场,打通采编、传播、运营,一体推进优质内容、优质平台和优质全媒体品牌建设。2022年“升级”河南卫视、河南广电全媒体营销策划中心一体化运作,推动资源向核心业务集中,蓄力高水平导演、制片、宣发、研发等团队,激活干事创业的活力动力,构架文化节目产业带,形成项目承接、活动策划、影视制作、产业开发无缝衔接的融媒产业链。积极对接政务资源,提供一体化政务服务,加快产业布局,探索新的收益增长。推动大象文创园项目建设,重塑提升河南广电文化创意产业价值链,完成文化出海的布局。
四是着力打造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人才队伍。锤炼“四力”,推动采编队伍扑下身子、深入群众,深入基层,努力成为全媒型、专家型人才。加大对新媒体技术、项目运营、经营管理等领域专业人才的引进培养力度,创新选人用人机制,通过科学、灵活的激励机制,确保引得进人、留得住人,鼓励青年在媒体融合实践中干事创业、练强本领。
问:融合进程中,如何找到“好内容”与“好形式”“新技术”的完美接口?
答:这几年河南台通过不断探索,找到了“通过内容生产来打造品牌,通过移动互联传播扩大品牌影响力,通过品牌影响力带动经营创收”的路径。“中国节日”系列节目的出圈正是内容、形式、技术完美结合的产物。“唐宫夜宴”“龙门金刚”“洛神水赋”等作品,通过科技创新,让奇观的视效、反套路的叙事、独特的元素汇聚一堂,成为具有河南地域文化特色的热门视听产品。

《2023清明奇妙游》


总结“中国节日”系列取得的成功,根本在于围绕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、创新性发展为“核”,找准立足点、找到突破口,坚持创意驱动、美学引领、艺术点亮、科技赋能,以“网剧+网综”的串联方式,重现春节、端午、中秋等传统节日的景象,把优秀传统文化变成看得见、摸得着、可体验的融媒产品。两年来,“中国节日”系列节目已播出14期,全网阅读量超605亿,荣获第27届电视文艺“星光奖”优秀电视综艺节目奖,中宣部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“五个一工程”等奖项,获选国家广播电视总局“新时代•新品牌•新影响”广电媒体融合新品牌。
2022年策划推出的“中国节气”系列节目,挖掘二十四节气文化内涵,展现鲜明的时代精神;以歌舞、戏剧、纪实、媒体报告剧等表现手法,制作大型时代故事展演节目《天地诗心》;以三星堆、殷墟等文物遗址考古展示为主题,结合CG技术和国漫形式,推出文明探访节目《闪耀吧!中华文明》等,瞄准Z世代、打造新视听。

目前,河南台实施“多品牌”战略,启动多品牌文化节目集群,集中优势力量,从“中国节日”单品IP向“中国节日”“中国节气”“中国发明”“中国神话”“中国功夫”等文化节目矩阵转变,坚守“内容为王”创作初心,坚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、创新性发展,提升文化节目集群传播力、影响力,增强品牌竞争力、可持续发展力。
问:在推进深化融合发展的过程中,体制机制改革是关键所在,如何形成集约高效的内容生产体系和传播链条?
答:河南台的改革有两项具体抓手:一个是“创新驱动”引领。从“业务创新”到“战略性创新”的提升,激发了河南台的创新活力,增强了员工的自信。我们推进内容生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推出了许多耳目一新的爆款产品,实现了新闻产品出彩、文化节目出圈,叫响全国走向海外的传播效果。抢抓数字化转型机遇,技术建设从过去的保障型向引领型拓展,推动技术创新与业务创新深度融合。坚持目标导向、问题导向、结果导向相统一,构建与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相适应的一系列配套机制,破除制约事业发展的藩篱,以机制创新盘活全台资源、形成发展合力。
第二个是走好“高质量发展”之路。河南台把高质量发展要求贯彻到全台各宣传单位、各职能部门,推动各项工作从“已完成”向“更出彩”提升,从“平地”向“高地”迈进,从“高原”向“高峰”攀登。把节目质量高不高、传播效果好不好作为衡量工作的重要标准,树立系统思维,立足自身优势,培育优势品牌;同时,避免盲目铺摊子、上项目,改变了过去单纯依靠广告增加收入的盈利方式,面向市场,探索媒体资本运营,培育新动能、提升新势能。
新型主流媒体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,要在稳中求进的基调下,寻找适合自己的突围之路。
问:河南台在高新视听内容供给和核心技术能力上有怎样的实践成果、前瞻方向?
答:实践成果方面,一是更新技术设备,为高新视听内容制作提供支撑。创新媒体融合传播手段,以大数据、人工智能技术为5G新媒体平台建设和业务生产赋能,形成“4K+5G+AI+VR”的战略布局,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新型主流媒体。其中,依托“5G+4K/8K+AI”打造以短视频为主、兼有长视频的综合性视听新媒体平台,运用“5G+4K”实现超高清视频实时回传到新媒体平台,满足集成多路4K超高清信号和多类型节目制作形态的条件,具备了多点、多地,全流程、全功能4K超高清节目集成制作和发布能力,在常态化网络直播和多场大型策划活动中,取得良好的效果。
二是新闻领域,广泛开展元宇宙直播,推出融媒体视频。在前沿技术上大胆尝试,利用航拍、AR、裸眼3D、元宇宙等技术,今年两会期间推出《让明天的中国更美好》《开往春天的列车》《今年咱“图”啥》等创意互动作品,《江山如此多娇》元宇宙直播,《“豫”备——起!》《两会“金句” 河南实践》等系列融媒体短视频,构建出“内容出彩、形式出奇、效果出圈”的良好传播格局。
《让明天的中国更美好》(视频来源:河南广播电视台)
前瞻方向即开拓元宇宙“版图”、形成品牌——大象新闻APP之外,打造“大象元”元宇宙平台,凭借河南广电深耕传统文化的能力,赋予“大象元”鲜明的中华文化特色,前瞻布局文化出海。平台建成后,河南广电品牌IP将上链“大象元”平台,打造广电媒体利用元宇宙进行生态迭代的样本。
首先,实现传统传播方式的升级。用VR、AR、XR等技术,对节目进行沉浸式的视听改造,完成河南广电“中国节日”系列,《梨园春》《武林风》等品牌栏目的视听升级。
其次,完成河南广电自有内容的数字化转型。通过区块链技术,将河南广电现有的中国节日系列、重点策划、日产内容及媒资上链,完成数字资产的确权;以NFT/NFR为抓手,将优质的广电IP进行二次开发,铸造成可收藏、交易的数字资产,搭建河南首家数字藏品的一级、二级交易平台,完成广电数字资产的确权、流转、升值和权益赋能。
第三,面向C端,完成河南广电现有用户的流量转化。通过“电商+超级会员+积分逻辑”的组合运营,将河南广电用户从传统端、新媒体端转为“大象元”的私域流量,成为“大象元”元宇宙的第一批用户,实现元宇宙空间初步呈现及应用。
问:目前河南台通过哪些抓手让全媒体人才队伍稳步壮大?
答:媒体竞争的关键是人才竞争,媒体优势核心也是人才优势。融合改革进程中,河南台把遴选优秀人才、盘活人力资源、构建人才梯队作为事业长远发展的“根脉”,这也是河南台提出的“双平台、多品牌、强保障”发展战略中“强保障”内容的重心。一方面立足现有人力资源,开展竞聘竞岗,加大优秀年轻干部选拔力度,大胆使用熟悉新媒体的中青年业务骨干,培养一批创新型、复合型、领军型人才,激发内部的创新创造活力;另一方面引进来、走出去,加大人员培训交流力度,引进亟需的软件编程、内容运营、数据运维等新媒体新技术人才,让其各展所长、人尽其才。
总体来讲,就是要知人善任用人才,坚持事业为上、以事择人、人岗相适,建立更加灵活的人才流动机制,以更高站位和更宽视野发现人才、使用人才、配置人才、评价人才。
问:在推进融合创新,支持融媒体产品走出去、讲好中国故事方面,有什么重点布局?
答:河南台把更多生产要素、项目资金向互联网主阵地汇集、向移动端倾斜,凝聚合力重点讲好三个故事即:领袖故事、黄河故事、传统文化故事
讲好领袖故事方面,2023年,继续推出系列微纪录片《总书记的回信(第二季)》,聚焦习近平总书记给科技、教育、文化、法制、环境、粮食生产等不同领域人民群众的回信,通过3D、虚拟、特效包装等技术创新,制作出精品短视频。专题片《其道大光》融合故事纪录、美学表达和理论情怀,紧扣二十大报告中的关键词“中国式现代化”,寻找典型案例,讲述生动故事。
讲好黄河故事方面,今年,河南台将推出电视剧《大河上下之黄河戏事》,采用纪实手法,对沿黄9省(区)17市产生的百余种戏曲进行挖掘和记录,展现戏曲背后感人的故事和人物,将民族文化精华推向国际市场。打造VR纪录片《大河上下》,以黄河流域的四个地貌为依据展开拍摄,全片共分《俯瞰天河之水》《走过阴山之北》《站在黄土之上》《纵览黄淮之滨》四集,每集25分钟,以VR纪录片形式带观众领略一场身临其境的黄河之旅。


讲好传统文化故事方面,2023季中国节日系列侧重挖掘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不同分支垂类,如:非遗文化、中草药文化、传统服饰文化等。同时要立足多品牌转化,潜心打造“中国发明”“中国神话”等文化节目集群。充分挖掘内容潜力,潜心打造“行走河南,发掘中国”考古纪录片,第一季节目《大地都记得——探源最早中国》,展示以二里头遗址为核心的夏文化与其重大考古价值,第二季节目《字从何来——探源最早文字》,以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为引,展现中国文字的起源。“中国节日”等文化节目还将在河南广电“大象元”平台上进行拓展,开辟更为广阔的传播空间。


近期推出的系列微视频《成语里的中国——二十大报告经典成语解读》,聚焦二十大报告中提及的“民为邦本、为政以德、革故鼎新、任人唯贤”等10个成语,通过成语故事阐释二十大报告中蕴含的治国理政智慧,展现中国传统文化自信自强,人民网、新华网、光明网、央视网等1300多家网站、客户端置顶转载,全网阅读量近6亿,相关话题词登上全国要闻热搜,收获网友好评。


问:媒体融合是一篇大文章,既要集中攻坚,也要久久为功。接下来的工作,河南台要从哪些方面集中攻坚?


答:媒体融合站在了新旧赛道的交汇点,今年全国两会后,河南台第一时间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两会精神,聚焦习近平总书记两会期间重要讲话,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,保持战略清醒,在稳中求进的基调下,将全面推进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,以新模式新思维打开新局面,创造新赛道。


一是要进一步调整结构布局。以新模式和新思维超越过去。全面对接新需求,面对人工智能、5G、虚拟现实等新技术的演进,加快拥抱数字经济、文创产业、智慧城市等新业态,不断拓展媒体的服务链、价值链、产业链。


二是要抢抓数字化转型和产业发展的机遇。搭建自身的数字化基础设施,利用长期积累的媒体资源,建设强链接、高转化率、强关联的数字平台,在文旅、政务等方面与各部门展开深度合作,建设集信息、社交、服务于一体的平台型、生态型媒体。抢抓内容产业新机遇,布局与数字经济相关的内容产业,发挥好自身媒体资源库,嵌入参与社会治理,为各级各类机构提供高效的智媒服务。


三是具备一定的“资本运营”能力。通过优化组合、系统配置等方式对有形与无形的存量资产进行一体化运营,借此推动内部的机制深改,逐步完善现代管理制度,全面融入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大潮。


媒体深度融合来不得一点虚架子,越是向纵深推进,越需要打磨硬功夫,守精品内容之正、守主流价值之正、守人民立场之正,建设具有影响力的新型主流媒体,为奋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,谱写河南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。

往期阅读:

>>>高端访谈|北京台余俊生:从相融迈向深融,做好“质”“量”统一的大文章


>>《三体》等近百部作品亮相戛纳,“抱团出海”成果颇丰

关注

>>飞跃浅浅的海峡,七年四季的《航拍中国》画下圆满句号

丨影像

>>你好,青春接力人

丨特辑

>>迎夏日|《立夏·夏趣浓》全球上线

丨视频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